close

有了小多之後,一直覺得心裡的某部份被填滿了~~~
我不是個擅於描述的人,所以無法很具體的告訴大家當媽媽後心理微妙的變化,
不過卻開始能夠體會那些關於親子的文章,進而被感動,被影響~~~

當初堅決不生第2胎的大話言猶在耳,現在的我,卻開始思考著為小多添個弟弟或妹妹......
也因為小多的到來是在意料之外,所以,我想好好計畫第2胎,希望能有個兔寶寶!!!

不過,媽咪一個人是生不出小孩滴...該怎麼說服一直想去結紮的把拔呢???



買本書送把拔...看看會不會改變心意啊~~~

 

還好,我們生了兩個孩子



作者:汪培珽
出版社:時報文化
出版日:2008/06/23
ISBN:9789571348667
語言:中文 規格:中文平裝 
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 分級:普級
開數:25開15*21cm 頁數:288

內文試閱

手足能給的,你不能---

我們沒有另一半,就覺得孤獨寂寞。既然如此,為什麼孩子可以沒有手足呢?

為什麼稱為「手足之情」?意思很明顯,人不能沒有手和腳。所以這樣的感情,可不可以沒有呢?雖然這是古人造的詞,現代人可以暫時不要相信;但話又說回來, 手足之情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驗證。而我們這一代的父母,不過是幾千年來第一代讓家中孩子沒有手足的實驗者。結果將會如何?不待別人開口,時間會告訴您答 案。

每一家都有三個孩子就反觀我們自己這一代吧!隨便找幾個身邊的朋友市調一下就知道——我自己有一個哥哥一個弟弟,朋友淑英有一個哥哥一個姊姊一個弟弟,淑 華有兩個哥哥,碧娟有一個姊姊一個哥哥,采華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……如果您不去親自問問看,一定不能相信這個事實:每個朋友的家裡,都至少有三個孩子。周 遭朋友的原生家庭是只有兩個孩子的,我一個也找不著。您可以不相信古人造詞,也可以不要相信我的例子。但是,請大家都去問問身邊的朋友吧,我相信光是我的 市調,就足以代表上一代家庭的孩子數目——平均值絕對在三以上,而且我們都還不是住在鄉下。

因此,可以再下一個結論:我們這一代,是在不缺乏手足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。因為不缺,像是與生俱來的東西,就沒人關心它的重要性。有記憶以來,兄弟姊妹就 存在我們的四周;況且我們這一代的童年,除了手足,還有跑出家門就可以一起玩耍的鄰居小孩子。在完全不缺玩伴的情形下,我們當然不能切身體會,「沒有手 足」是什麼光景。再給自己一個場景,想像一下:如果我們從兒時有記憶以來,到成家立業之前的這段時間——「家裡只有爸爸媽媽和我自己。」請再多給自己十分 鐘,繼續假想下去——除非出門找朋友、或是請朋友來家裡玩,其他時間裡,「家裡只有爸爸媽媽和我」或是「家裡只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」。這是不是您自己 也能接受的成長環境、童年時光呢?答案在每個人的心中,我無法代您回答。

我們都需要有人作伴的感覺先生的工作非常繁忙,每天下班回到家,大多已接近孩子的上床時間,有時做太太的也未必能相聊幾句,就要關燈睡覺了。早上起床,匆 匆一瞥,又分道揚鑣,各自奮鬥去了。千萬別說,這短暫的時間可有可無,我和孩子,每天都很期待爸爸進家門的那一刻。即使媽媽已經在房間裡哄孩子睡覺,即使 爸爸也只是例行公事地洗他的澡、吃他的飯;但是,媽媽知道爸爸回家了,心裡更踏實,這是感覺。如果——一切生活條件都沒有改變,媽媽衣食無缺、孩子健康長 大;媽媽每天柴米油鹽、孩子每天上學讀書,大家不愁吃穿直到永遠。

可是——爸爸不會每天回家,甚至每年只能回家一次;或是再將假設變得更嚴苛——爸爸永遠不能回家。(聽起來怪不吉利的,就說離婚好了。)沒有了爸爸的媽 媽,即使衣食無缺,日子還踏實得起來嗎?別以為我是那種沒有先生就活不下去的太太,其實我的假設,就算角色對調,依然成立。我們沒有另一半,就覺得孤獨寂 寞。既然如此,為什麼孩子可以沒有手足呢?

我們根本不用想什麼「手足可以一輩子互相照顧和扶持」的大道理;即使手足的情分只存在於童年好了,童年只有短短十幾載,但是,重要與否?當然。父母別害怕 改變,只是勇敢地踏出一小步而已啦!多生個孩子罷了,沒什麼大不了。大人的想法只要轉個小彎,就改變了孩子的童年。孩子是同輩,我們是長輩或許您會說, 「孩子雖然沒有手足,可是他有爸爸和媽媽的全心陪伴啊!」就如前例假設——雖然媽媽少了爸爸,可是有孩子啊,為什麼有了孩子,媽媽還是覺得不夠呢?孩子光 有父母的陪伴,是不夠的。孩子還需要手足。就好像我們還需要另一半。

您能陪孩子玩伴家家酒嗎?
您能陪孩子跑來跑去、玩鬼捉人嗎?
您能陪孩子玩大富翁、陸軍棋、跳棋、西洋棋嗎?
您能陪孩子玩水槍射人、倒地裝死嗎?
您能陪孩子玩得客廳一團亂,而不歇斯底里地喊「收玩具」嗎?
您能陪孩子一起捉金龜子嗎?
您能陪孩子一起跳房子嗎?
您能陪孩子一起嘻嘻地傻笑嗎?

唉呀!竟然有父母告訴我,這些他都能做到耶!我就認識一位獨生女的爸爸,在全家人都呼呼午睡的情況下,獨自在客廳裡陪孩子玩辦家家。孩子小的時候,可能還 不懂;等一天天大了,他們會發現,原來大人根本不喜歡玩這些東西。即使您問我,孩子年齡差了六歲,不太容易一起玩耶?可是,他們是同輩,我們是長輩。光是 一個同輩的眼神,我——就沒有。

寫給父母的幸福教養密語:

*父母的憂慮,很多是不必要的、或是想像而來的,多數只是自己嚇自己。
*孩子能有媽媽的陪伴,是最幸福的事。誰最幸福?孩子嗎?不!是媽媽最幸福。
*三餐原本就要煮,故事書原本就要唸,別上什麼才藝班,全部都念公立學校。多個孩子,不過——多雙筷子。
*當我們習慣用物質來餵養孩子,孩子可能不吵不鬧地活著;等我們覺得準備充分了,要來好好愛孩子——他們已經不要了。
*生一個孩子,看似輕鬆;事實上,父母沒能給孩子一個伴的不輕鬆感,卻是無所不在的。
*手足的爭吵,父母不必「未雨綢繆」地憂心忡忡,父母的處理態度,其實才是事情的關鍵點。
*「媽媽生個弟弟,以後就有人陪你玩了。」懷老二時,這種空頭支票別亂開。
*父母的不明事理、沒有耐心,隨意妥協於「會吵的孩子有糖吃」,才叫真正的不公平。
*對於孩子,許多時候,我們只能看著、聽著。父母的干預,不只於事無補,還可能愈幫愈忙。
*「大的要讓小的」、「小的要聽大的」,這些話其實都沒錯,但前提是,這樣的想法必須發自孩子的內心,而不是父母想快速解決手足紛爭的萬靈丹,而強迫孩子接受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ing824 的頭像
    ting824

    阿咩的小宇宙

    ting8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